读诵佛经的十二个要求
一、专诵一经
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,有的人选诵一本经,我建议你专诵一本,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不勉强。为什么要专诵一本?它的利益在哪里?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,所以一悟了就悟了。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?事实上还是要大彻大悟啊!所以诵一经能开悟,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,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,诵多经很难契入,除非这一经已经通达了。
诸位,礼敬一佛就是礼敬诸佛,专诵一本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都让你诵完了,所以不要落入那种不正确的知见里,心要专才能定。简单比喻给你听——现在一个靶心,你是射箭的选手,你只能够专心射那个靶心,直到你百发百中,你才有资格讲:“我可不可以射远一点?再射,我可不可以再远一点?”要到这样的程度,你才有资格讲,不要十公尺都射不到,就说我可不可以射五十公尺,不能讲这句话。连一本经你都不了解,那你要诵了三四本经,不要这样,甚至有的人清早诵一种,下午诵一种,晚上再诵另一种;或初一诵一种,十五又诵另一种,然后诵到很忙很累。所以,各位要专诵一本经。
二、一日几遍
你一天读几遍,这个很重要,以《金刚经感应录》的例子,没有人一天只诵一次,最少每天10遍,最多的一天60遍。一天60遍要多久时间呢?如果已背诵起来的人,一遍诵十分钟,至少每天就要五小时以上啊!哪一个人心可以稳定五小时以上,那这个人不简单。但我的意思不是叫你要读诵很多次,而是你自己要为自己做一个定课:定课是我每天一定要做的,我有多余的时间再学别的或诵别的,就像心有余力则于学文。定课跟散课不一样,先规划针对个人需要设计表格,按照个人想要怎样的修来做这样的功课,然后自己做这样的演练,所以一日诵几遍,以《金刚经》来说,奉劝各位一天最少诵三遍,约一小时。其他内容较多的,如《澳门正规博彩十大网站》《六祖坛经》,则一遍就可以。
三、经文熟练
如果念很久,经文还不熟练,事实上是你念起来没有味道,若你诵经诵到如行云流水,自然就会有法喜;诵经诵到突然之间不见经,不见身,也不见人,那是个什么情形,自己去体会。也就是说这经文你要相当的熟练,读起经来身心才会投入。
四、字当念对
是不是每个字都念对,是不是每个字都没有漏掉,还是多念一个字,为什么念经文最后都要再念补阙真言,为什么要再念补阙真言?诸位,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对,都没有念漏掉吗?我们察觉到,几乎每次念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,所以要选诵经这法门的人,你的诵经就要每个字都要念对。先看到字,一字一字的念,自然不会念错。
五、速度宜稳
我们常常会念顺,但速度不稳,我们比较熟的地方常会快速的念过,这样不对。要稳每个字都要稳,都要跟第一个字一样的稳,往往我们熟悉的文章或句子,一下子就念过去了,这是习气,不能这样习气作祟,要有定力,所以在念的当中全部要稳,但稳的时候又常常有个地方会断掉,段与段之间会断掉,会停顿一下。诵经要段与段之间速度要一样,字与字之间速度要一样,不能断,尤其念到断句很明显的时候常常会断掉。
六、气要顺畅
最困难的,气要顺畅相当不简单。所谓气要顺畅,就是念这本经,从头至尾都不断掉,换气要换到自然而不断掉任何一句。所以稍有不顺,就会断句。每次念一直断气,那这本经念起来就会不顺畅,如果念起来很顺利的话,那会身心都很舒服,就像打坐要数息,数息当中要本身要去调息,息调得好,坐起来很舒服,息调不好,坐起来相当的累。因此诵经要有诀窍:注意力摆在丹田不要出力(不是小声),用丹田的力量,不要念得很僵硬,要念得柔软,会愈念愈稳定。
七、口中甘露
在打坐时舌顶上颚,为什么要舌顶上颚,好处为:1、不会口干舌噪;2、不会上火。同理,不会诵经的人,很用力念的人,诵一部经下来没声音了,尤其是大部经一次诵下来好几个钟头,一念下来都失声,而且边念边喝水。如同爬山的人,真正会爬山的人很少喝水;同样的道理,会诵经的人、会打坐的人,也是如此。
八、心生恭敬
做任何事态度最重要,这个态度会决定你刚才诵经有没有意义。我们诵经完,一定会回向念:“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”是用你清净的心,去庄严佛净土;如果你没有恭敬的心,你根本就不清净,不但不尊重自己,也不尊重三宝,所以诵经要心生恭敬。
九、心生法喜
你有没有诵经诵到法喜充满?还是偶尔有偶尔没有呢?举个例子:现在有一个神枪手,他应该百发百中,如果百发中一发没中,则不能称他为神枪手。如果你能每次诵经都法喜充满,就如同那位神枪手般。但我们有时心情好,诵起来就法喜充满;心情不好时,诵起来就不法喜。所以你诵经时,要常常法喜充满,如果你每次诵经都法喜充满,这表示你已进入状况。
十、不起妄念
诵经不起妄念,谁能不起妄念?除非是个开悟的人,所以几乎诵经都会起妄念,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,继续诵你的经,甚至你还会边诵时边想到诵完要做什么事情!我们的心实在太不可思议,所以不起妄念是我们想要的结果,但是我们现在还会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现象,不要让它困扰你,不要让它产生挫折感,因为这是正常的过程!
十一、自然背诵
我们常常看到不懂字的阿婆跟着师父念经,到最后整部经都背起来。常听人说老人痴呆症,反而年轻人犯痴呆症,背都背不起来。阿婆为什么可以背起来呢?研究的结果:当一个人懂文字,随时要看都可以,但是对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来说,当她在与别人读经时,她会特别的专心,反而我们懂字的不专心。所以一个懂字及一个不懂字的人一起背《大悲咒》,大部分反而认识字的比较慢背起来,就是这个道理。
十二、心开悟解
我们说修行,要修戒、定、慧,诵经时戒、定、慧三个同时具足,三个全部都有,所以会开悟。为什么?因为诵经时不会去犯戒,所以是能持戒;专心诵经,就是有定;经诵久了,其义自现,自然就有慧。
我听一个老和尚说:“他金刚经不是看注解而懂的,是诵金刚经十几年,有一天中午诵完金刚经后,自然就懂了。”诸位,这对知识份子来说最不能接受,为什么?知识分子就是用意识心,要去理解佛法,举个例子来说:过去学生时代,有的书或句子看不懂,直到出社会后,再看过去看不懂的书或句子,居然意思都懂了。一样的道理,既然会懂,诵经文诵过好几百遍,好几千遍,有一天那个部分你突然会懂的。
诸位,会懂的意思,是你不能放弃,才有机会懂;如果你放弃,是没有机会懂的。
- 上一篇:芥子如何纳须弥?
- 下一篇:佛教的庄严是什么意思?庄严解释
- 最全的烧香图解,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?
-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
-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?
- 心经简介,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
- 华严经简介,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?
- 楞严咒简介,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?
- 澳门正规博彩十大网站简介,澳门正规博彩十大网站主要讲什么?
-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
- 佛教基础知识
- 心经入门
-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-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
-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?烧香的含义是什么?
- 为什么要学佛?为什么要修行?
-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
-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?
-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
- 佛教和印度教究竟有何本质区别?
- 什么是佛教?佛教的精髓是什么?佛的定义呢?
- 不管你信不信因果报应,婚后出轨的人,一定没有好的下场!
- 持咒是什么意思?如何持咒?
- 诵经有诀窍吗?诵经的十二条诀窍
- 佛咒入门
- 皈依是什么意思?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?
- 女众出家前须知,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
- 佛教名词
- 有一种迷信,是对佛的迷信
- 往生咒简介,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?
-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?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!
- 准提咒简介,准提咒功德及妙用
- 什么是咒语?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是哪九个?
- 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
- 楞严经简介,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?
-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
- 求佛有没有用?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?
- 药师咒简介,药师咒治病方法与原理
- 什么是缘起论?佛教缘起论的含义是什么?
- 六字大明咒简介,如何修六字大明咒?
- 打坐可以通经络吗?一法打通人体经络
- 史上最神奇的一句话
- 金刚经入门
- 何为“遮难”?关于僧中授具足戒的“遮难”问题
- 打好佛七要先做好哪些心理准备?
- 平心静气,人生将会更加美好!
- 为什么佛七以七天为基本的时间单位?
- 只要你没有放弃皈依,那你永远是皈依弟子
- 和谐社会的起点:夫妻以礼相待,相敬如宾(附视频)
- 心有三种——肉团心、缘虑心、灵觉之心
- 慈悲能灭无量的苦(内附视频)
- 什么是三净肉?
- 活在理性的智慧的因缘论里
- 佛七有什么功德利益?
- 观世音菩萨长什么样?是男还是女?(附视频)
- 认识执着破除烦恼 敞开大门新世界的大门
- 要出离的并非时空与环境,而是产生轮回的根源
- 什么是八关斋戒?
- 定下心来,心态也会越来越好
- 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,能令财富翻倍(附视频)
- 什么是佛七?
- 居士多食素,家里孩子吃剩的荤菜肉类应怎么处理?
- 发起成佛的菩提心,空性净化自我大悲帮助众生
- 怎样才是如理如法供养三宝、圆满祈福消灾?
- 把所修功德回向极乐,都能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(视频)
- 熄灭贪嗔痴,学佛为众生离苦得乐
- 为什么情绪会失控?怎样防止?(附视频)
- 小孩有时莫名其妙就吓着是怎么回事?佛法能解决吗?
- 家里人抽烟又喝酒,应该怎么办?
- 是谁让我们生气的?情绪是种病,得治(附视频)
- 父母之间能够相互配合,子女就很容易长养孝心
- 心是由性生起来的,发挥各种的作用(附视频)
-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,女戴弥勒?(内附视频)
- 好好利用生命来学佛修行 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善根
- 一般人面对无常的两种方式:消极逃避与积极面对
- 婚姻的四个层次
- 修学时魔障现前,应该怎么面对?
- 学佛修行每天的功课——发心做到真正老实念佛
- 父母的罪业是否会影响子女的修行?子女要怎么做?
- 观照自身 对治病苦
- 什么是课诵?在家居士的课诵选择
- 扫墓的时候能不能做施食?
- 什么是轮回?众法师解答轮回转世是否真实存在
- [佛学常识]读诵佛经的十二个要求
- [佛学常识]先有鸡还是先有蛋?
- [佛学常识]为什么要皈依?皈依三宝后要做什么?
- [南怀瑾]南怀瑾:谈“算命”
- [佛学常识]随喜功德的福报是无穷无尽的
- [佛学常识]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五个好处
- [佛学常识]如何辨别真伪和尚?供养假和尚会受报吗?
- [佛学常识]僧人的生活
- [佛学常识]观音菩萨出家日是哪天?佛经中记述的观音菩萨身世
- [佛学常识]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?
- [佛学常识]为何不能“说僧过”?
- [佛学常识]供僧可超度七世父母 现世父母增福延寿
- [佛学常识]佛法中的九地的意思是什么?
- [佛学常识]般舟行法能令佛法长久住世
- [佛学常识]如何迅速脱离莫名恐慌的状态?
- [佛学常识]发愿与回向有什么不同?
- [佛学常识]如何做到持戒清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