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往生】-往生是什么意思
往生(佛教解释)
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。
当下的业报身命终受生新的业报身,称之为往生新业报身所处世界。
往生法门可令行者脱离恶世,将五浊业报身转为清净法器身,于此善身中闻法修行,积累功德。修行往生法门的利益不仅仅是色身散坏之后,当下即能得大利益。能消罪业,免堕恶道;能调顺诸根,免受病苦;能除烦恼,增长慧根。
业报身既可以指色身;也可以指心之业力所成之业报身,如天人畜生恶鬼(参见六道)。
世界既可以指实际的世界,如五浊恶世、极乐净土;也可以指心,如五浊恶世、极乐净土。如《悲华经》:“善男子!若有菩萨取清净佛世界,离三恶道及声闻、缘觉,摄取调伏善心白净成就善根如是众生,是名菩萨譬如余华也,非谓大菩萨,如分陀利华,以于善心调伏众生,种诸善根,作佛事故。”
三千世界及其六道四天下则指心。
如《起世经》:“或复有人作如是念。我于今者应行十善。以是因缘。我身坏时。当得往生郁单越中。彼处生已。住寿千年不增不减。彼人既作如是愿已。行十善业。身坏得生郁单越中。”
往生的最终目标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,永离诸苦。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本来该来的地方,我们由于生病的缘故,虚弱不堪业力,故流转至此受苦。佛为度众生方才来此世界,虽然也会受到业力,但佛功德圆满,不被业力转,故称如来。我们只有依教修行,争取早日脱离这业力苦海,才算不虚度日月。往生法门便是以此为首要目标。
详述
往生最殊胜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。如不能发起往生净土愿,可先发愿往生弥勒兜率天宫,待至弥勒兜率天宫修行一段后,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。
如何能够快速往生
与其待色身散坏诸佛菩萨前来接引,不如当下即修心,先入心净土。如此修最快速,如此修色身散坏时去诸佛世界最有把握。因心净土可消业障,业障轻了,身坏后就不容易被业力转去恶世,纵使遇到恶缘,诸佛菩萨把我们接出来也容易。诸佛菩萨慈悲普无有差别,但因众生业力不一,故有人命终得度,有人命终入恶世受报。所以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言: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”
入心净土不是得念佛三昧(俗称功夫成片)。能入心净土1秒则得1秒之利益,10秒则得10秒之利益,如能得念佛三昧,则时时处净土,乃至眠时亦不昏沉非醒非睡业障不起,如是则去佛不远,不久自得心开见佛。
如果念佛时出现昏沉、妄想、烦恼,都是正常现象。五浊恶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、妄想、烦恼。如同治病,不可能刚吃药病就全好了,有个症状逐步减轻,逐渐获得健康的过程。
烦恼重时,口诵佛号收摄心神是个很好的办法,凡是修过的人都亲证烦恼会依深浅次第逐个消灭。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摄心神时,则忆念弥陀比口诵佛号要更殊胜。
在古代书面语的语境里,念指心念,上‘今’下‘心’,当下一心,是为念。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:“设我得佛。十方众生至心信乐。欲生我国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诽谤正法。”[4] 又如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:“汝及众生。应当专心。系念一处。想于西方。”
如果口念则翻译为‘称’。如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讲到下品下生时言:“善友告言:‘汝若不能念彼佛者,应称归命无量寿佛,如是至心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。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’”
大势至菩萨念佛往生法
心念弥陀净土应如何念?在《楞严经》里,大势至菩萨有宣讲念佛之法:
“我忆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名无量光;十二如来相继一劫。其最后佛,名超日月光;彼佛教我,念佛三昧。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;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。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;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。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;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?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 ”
这一段是专门说给修行住菩萨的,修行住菩萨读到这就已经知道怎么念佛了,因为修行住菩萨“心地涉知,俱得明了”。
“若众生心,忆佛、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;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;此则名曰:香光庄严。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无生忍;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,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;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[6] 。”
这一段则是说给一切善男子善女人,只是所得含义不同。下面分述之。
如来念佛法
修行住菩萨无生无灭,念佛不著,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,故称如来。
“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;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。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;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。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;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?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”
菩萨念佛法
以一念至诚心忆念弥陀,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,得佛慈光,以佛慈光回向己深心,安住于佛,广宣正法度脱众生修诸功德,愿生彼国。待业报身死,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,所现诸境真实不虚。
起诸善根以一念净心忆念弥陀,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,得佛慈光,以佛慈光回向己净心,安住于佛,广读大乘,以法布施利益众生,愿生彼国。待业报身死,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,所现境如幻如化。
以一念至心忆念弥陀,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,得佛慈心,以佛慈心回向己心,安住于佛,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,愿生彼国。待业报身死,心不颠倒,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,如在梦中。
声闻乘念佛法
起善根断恶念,以一念无恶之念忆念弥陀愿佛接引,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,得佛念来接,安住佛念,得一心不乱。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次第得天眼、天耳、他心智、神足。
凡夫乘念佛法
一心忆念弥陀愿佛接引,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,得佛念来接,安住佛念,得一心不乱。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免堕恶道。
如法修行回向助念
念佛要做到时时忆念需要因缘具足,如果是在家居士,工作生活诸事所缠,要时时提起正念很难,就需要兼修行法,将所修功德或福德回向愿往生。佛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和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讲如何修行回向愿往生,因为如法修行回向愿往生是最得力的助念。
持戒善护己念;广闻方等经典,闻已解实相义,解实相义已能以心行;修六波罗蜜。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。[5]
持戒善护己念;广闻方等经典,闻已得不相空相(此空相不空慈悲不空善恶不空因果,否则便有相),于此不相空相心不惊动。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。
持戒善护己念;起发无上道心,于大乘法不生疑烦恼。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。
持十善业,不起妄想,不昏沉,不爱著四禅定解脱乐,不染著世间愚痴行,不讲不观听世间愚痴法,不造五逆,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。
坚固戒忍,烦恼来时能以戒心对治坚固不退直至烦恼退却,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。[5] (《佛说观无量寿经》言此行有功德而不是福德。能行此行者菩提心虽未发出,但已经起用了。)
孝养父母,行世间善法(如行弟子规、捐助贫困、献血等)。乐听熏修佛法。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。
下品往生者,由于业障过重已经无法凭己力自度,需有善知识救拔。
- 上一篇:【持咒】-如何持咒
- 下一篇:【治病】念佛治病是真的吗?佛教治病咒语有哪些?
- 往生咒注音 - 未知
- 《往生咒》全文-往生咒注音及浅释 - 未知
- 往生咒回向,念完往生咒要怎么回向? - 未知
- 念诵往生咒的好处,诵往生咒得好处的例子 - 未知
- 往生咒经文,往生咒全文注音及发音注解 - 未知
- 往生咒简介,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? - 未知
-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- 未知
- 往生咒是什么意思,往生咒的最大效用 - 未知
- 如何感应往生咒 - 未知
- 诵十万遍大悲咒往生西方极乐 - 网络
- 往生咒感应 - 未知
- 往生咒的作用 - 未知
- 什么是往生咒 - 未知
- 往生咒的修学作用 - 未知
- 净土往生 - 未知
- 女儿往生前为何称父亲为弟弟? -
- 生死轮回不可究竟 -
- 佛教往生咒 - 未知
- 先念《澳门正规博彩十大网站》消除业障,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,对吗? - 净宗法师
- 吹肉往生咒多一个忙字 - 海涛法师
- [因果故事]心发恶愿,竟导致王位丢失
- [佛学常识]佛门四威仪 佛教常说的四威仪有哪些含义?
- [佛学常识]寺院斋堂须注意事项 在佛教寺院斋堂吃饭有哪些规矩?
- [港澳台新闻]大公报、大公网联合香港观音讲堂共同举办"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海上放生报恩祈福法会"
- [港澳台新闻]澳门佛光协会一行赴“绿阳长者日间护理中心”参访
- [佛学常识]佛教信徒为何要皈依三宝?
- [佛学常识]佛教中的居士应具备什么条件?
- [因果故事]两世驼背果报
- [国内新闻]江西东林净土学院首届研习班举行开学典礼
- [佛学常识]如何供僧?怎样供僧?应如何供僧?怎么供僧众?
- [佛学常识]推荐一些常念的佛号、佛经和咒语
- [入门须知]在寺院中如何拜见法师?
- [佛学常识]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
- [佛学常识]佛教的几种造像方法
- [佛学常识]五戒诵戒仪轨 佛教五戒的诵戒仪轨是什么?
- [因果故事]前世恶业,这么做居然能使业果成熟时消除痛苦
- [佛学常识]学佛人面对应酬酒肉宴席 需保持三种心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