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息灭妄心?
如何息灭妄心?
当然,息灭妄心的前提,是你必须先学会观察自己的心灵。
如何观察呢?简单说来,就是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觉知。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叫做自我觉知,不妨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想象成一间录音室,妄心是音乐爱好者兼录音室清洁人员,他总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溜进去过一把歌星的干瘾,但是你二十四小时的监测摄像,对他每一次的偷偷摸摸都一清二楚。换句话说,自我觉知,就是你对自己每分每秒的心理活动、情绪起伏、精神状态都一清二楚。仿佛你的躯体、念头与你是三个独立的个体,你的念头是过客,你的躯体是城镇,而你则是一言不发但观察入微的旁观者。经过长久的有意识的训练之后,观察的状态会变成一种呼吸般的自然存在,你将无须再刻意而为之。这时,念头消融了,独立的三个个体将慢慢变成两个——躯体与你,然后你还会发现自己与躯体又跟整个世界融为一体,变成世界的组成元素之一,再非某个独立且真实存在的个体。
现在你大概明白了如何观察自己的心灵,那么我们回到上面说过的那些“真心息妄”的方法。
第一种方法叫做“觉察”,就是观察的同时谨防妄念生起,一旦发现自己在胡思乱想,就要立刻斩断念头,不再想下去。《真心直说》中说:“谓做功夫时,平常绝念提防念起,一念才生便与觉破,妄念破觉后念不生,此之觉智亦不需用,妄觉俱忘名曰无心。故祖师云:不怕念起,只恐觉迟。又偈云:不用求真,唯须息见。此是息妄功夫也。”比如,你正在写文章,却突然想起晚饭不知道吃什么好,这时你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停留,不能琢磨到底要叫个快餐还是回家自己做,或者约朋友出去下馆子吃顿好的。你应该立刻回到写文章的状态中去,专注地做好眼下应该做的事情;对于那些时时诱惑你的念头,你一定要学会拒绝,千万不能跟着它走,因为一旦放松警惕,它就会用许许多多的理由来迷惑你、诱惑你,让你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产生怀疑和犹豫。
第二种方法叫做“休歇”,也就是“放下”。意思是说,让你的分别之心歇一歇,别用它来衡量眼前的人事物,不去计较好还是不好,应该还是不应该,靠谱还是不靠谱。观察之后,放下便是。正如《真心直说》中所说:“谓做功夫时,不思善,不思恶,心起便休,遇缘便歇。古人云:一条白练去,冷湫湫地去,古庙里香炉去,直得绝廉纤离分别,如痴似兀方有少分相应。此休歇妄心功夫也。”比如,你看见一个美女,欣赏过便是,无须去评论她的行为是否配得上她的美貌,不用计较她与同伴相比哪一个更美,也不用深究她的五官里面哪一项更符合你的审美标准,更不要念念不忘害上相思。
第三种方法是“泯心存境”,“泯”是“消灭”的意思。修行时,妄念起时,便令其消灭,不管外境如何,但息自心即可。妄心要是息了,外境便不能为害了,古人称之为“夺人不夺境”。庞公*担骸暗 *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。”妄念是由某种外部刺激引起的。比如你看见自己的女朋友在跟别的男人吃饭,心里十分不舒服,甚至有些愤怒。你担心会失去她,但这只是你的猜测,而这猜疑只会伤害自己。你不妨不作任何猜测,看见就看见了,不作任何想象、牵挂和执著,便能不堕妄念的火海。
第四种方法是“泯境存心”,杀灭外境,而独存真心。也就是说,你只要明白所有事物都是海市蜃楼般的存在,早晚会变成一种终将消失的记忆,也就不会去在乎它。行此法时,将一切内外诸境都观为空寂无常,只存真心,孤标独立。《真心直说》中说:“不与万法为侣,不与诸尘作对,心若著境心即是妄,今既无境何妄之有?乃真心独照不碍于道,即古人夺境不夺人也。故有语云:上园花已谢,车马尚骈阗。又云:三千剑客今何在?独计庄周定太平。此是泯境存心息妄功夫也。”
第五个方法是“泯心泯境”,也就是“杀境也杀心”。这是说,你不但明白所有事物都是虚幻不实,还要明白自己的心念同样瞬息万变。今天所担忧的有时正是明天所期待的,昨天所期待的又可能变成后天所担忧的,因为影响你情绪化认知的因素实在太多。那么,何必把外境放在心上,又何必费心费神对外境诸般思量呢?我在《西夏咒》中描写过澄明境中的雪羽儿,她虽然断了一条腿,又被镣铐所缚,但是她的心里没有枪支、铁链、伤腿和热浪,也没有焦躁与埋怨,她的心是一片澄明且宁静的大海,这便是泯心泯境。《真心直说》中如是解释说:“先空寂外境,次灭内心,既内外心境俱寂,毕竟妄从何有?故灌溪云,十方无壁落,四面亦无门,净裸裸,赤洒洒,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。故有语云:云散水流去,寂然天地空。又云:人牛俱不见,正是月明时。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。”
第六种方法是“存境存心”,这意味着你必须不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,不因经历而生喜恶等各种情绪。《真心直说》中说:“心住心位,境住境位。有时心境相对,则心不取境,境不临心各不相到,自然妄念不生,于道无碍故。经云: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,即祖师人境俱不夺法门也。故有语云:一片月生海,几家人上楼。又云:山花千万朵,游子不知归。此是存境存心灭妄功夫也。”实际上,做到这一点,你也就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自由。什么是真正的自由?我在法兰西学院演讲时说过,外界允许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说自己想说的话,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。因为它是被动的,它需要外部世界的配合,但这种配合又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,期待这种自由,就代表承认自己是外部世界的奴隶,因此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自由。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独立,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清清楚楚,但又不会被它所影响的时候,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,实现完完全全的自主,这种自主就是古人说的“存境存心”。
第七种方法是“内外全体”。世界万象皆不离真心。有一位德国哲学家叫马丁-布伯,他写了一本书叫《我和你》,里面阐述了实现不朽的两种可能:其一是让巨大的存在消解自我;其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足够博大,能够包容整个宇宙和自然界。试想,假如你的心量大到能够包容整个外部世界,外界与你必定融为一体,既然本为一体,又怎么会存在一丝半点的对立?没有对立,自然没有分别,没有分别,自然也就没有了滋生妄想的土壤。当然,实现这种包容的前提,仍是明白外部世界不过是梦幻泡影,本质为空。但它不是“空无一物”的空,而是真心般的湛然空寂,具有无数种可能性的空。《真心直说》中说:“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内身外器,一切诸法同真心体,湛然虚明,无一毫异,大千沙界打成一片,更于何处得妄心来?所以肇法师云: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同体。此是内外全体灭妄功夫也。”
第八种方法是“内外全用”。当你真的能安住真心时,所有的外境与自己的心念都就成了真心生起的妙用。你不对它们做任何有意识的分析与评价,不用思维、经验、标准和概念去衡量它们,不用对立的概念来区分和归纳它们。也就是说,你需要走路便走路,需要睡觉便睡觉,需要吃饭便吃饭,不要给这些自然而然的行为加上许多目的、方法和评价。例如,你的走路并非为了走路,睡觉也并非为了睡觉,吃饭更并非为了吃饭,因此你无须计较自己走路的姿势是否优雅,睡觉的时候会不会磨牙,饭量太大会不会让人笑话,你只管保持当下的那份轻松自在便可。当然,仍是不能丢掉清醒的觉知。《真心直说》中称:“将一切内外身心器界诸法,及一切动用施为,悉观作真心妙用。一切心念才生,便是妙用现前,既一切皆是妙用,妄心向什么处安著?故永嘉云:无明实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”
第九种方法是“即体即用”。眼前万法,既是真心之体,又是真心之用。真心的灵明能生起无穷妙用,比如看到人行道中间有个大坑便知道要绕行,闻到米饭变馊就晓得饭已坏掉,但它并非妄想,而是一种超越概念与意识的直感。真心的空寂虽然也空空荡荡,但它跟无记绝不相同,不是发呆,不是昏昏欲睡,也不是毫无知觉的。只要每时每刻都保持清醒的觉知,同时又安住在空寂的状态之下,就既能享受“空”的轻松自在,遇事也能有敏捷的反应,这样一来,又何须对事对物多做猜测与联想?正如《真心直说》中所说:“虽冥合真体,一味空寂,而于中内隐灵明乃体即用也,灵明中内隐空寂用即体也。故永嘉云:惺惺寂寂是,惺惺妄想非。寂寂惺惺是,无记寂寂非。既寂寂中不容无记,惺惺中不用乱想,所有妄心如何得生?此是即体即用灭妄功夫也。”
最后一种叫做“透出体用”。它的意思是说,你不用管什么是体什么是用,你什么是真什么是妄,你什么是外什么内,你什么是烦恼什么又是菩提,你尽管把一切概念与对立都统统放下,不思前也不想后,只管专注于当下,随缘任运,清明于当下,这样一来,你自然不会生起妄念。即《真心直说》中说的:“不分内外,亦不辨东西南北,将四方八面,只作一个大解脱门圆陀陀地,体用不分无分毫渗漏,通身打成一片,其妄何处得起?”
这十种方法,源自《真心直说》,都是很好的入道法门,你只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,长期依法锻炼,便定能使心灵与生活产生巨大的改变。可惜识货的人不多,大部分人都以为真正的珍宝总是长着惊世骇俗的面孔和身姿,而且它总是被藏在某个神秘的远方,以致宝珠染尘,明镜蒙垢,实在可惜。
- 上一篇:什么是心?
- 下一篇: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?
- 死后49天又投胎,为何有已故亲人托梦或有附体?
- 晚上可以读《心经》吗?为什么晚上不能念心经?
-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?
- 有人身上有附体,如何让无形众生得度?
- 开愿法师答:可以烧纸钱烧元宝供养佛菩萨吗?
- 精进念佛后家庭和事业为何会出现很多逆缘?
- 元音老人:成佛的诀窍
- 玄若法师答: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会害怕?
- 海涛法师问答
- 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?如何修楞严法门?
- 大悲咒(水)治病是否有效各有因缘?
- 大悲咒问答
- 在夫妻卧室睡着后念佛,有罪吗?
- 方海权答: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?
- 印光大师问答
- 佛咒问答
- 妙量法师答:大悲咒当手机铃声如法吗?
- 大安法师: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?
- “楞严咒”哪两句话可以开智慧?
- 仁炟法师答:为什么打坐的时候老是想睡觉?
- 心里整天默诵楞严咒,方式对不对?
- 宣化上人问答
- 心经问答
- 明一法师答:晚上能不能上香?为什么拜佛会哭?这是流泪佛?
- 大安法师问答
- 在家居士能看楞严经或法华经吗?晚上能念澳门正规博彩十大网站吗?
- 星云大师问答
- 南怀瑾问答
- 海涛法师答:念大悲咒需要灌顶吗?
-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莲花盛开,这种感应好吗?
- 人死后49天内会投胎吗?为什么死去的亲人会托梦?
- 澳门正规博彩十大网站问答
- 海涛法师答:为什么不能吃香菜(芫荽)?
- 皈依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受戒?受戒和不受戒有什么区别?
- 帕奥禅师答:天生有阴阳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?
- 慧律法师问答
- 家里设佛堂在哪个方位合适?是坐北朝南,还是坐东朝西比较好?
- 楞严咒问答
- 大安法师答:家中爬虫成灾怎么办?
- 念心经是不是先念3遍经文,再念21遍心咒?每念完这个次数就可以回向一次吗?
- 面对不好的的问题,像筹款治病这样的该如何对待?
- 是否念佛比念经上西方极乐世界要近一些?
- 念佛和念经有什么区别?自己受菩萨戒是否如法?
- 如何看待留守儿童的问题?
- 家里有纸写的牌位怎么请走?
- 如何做到口念弥陀心不乱?
- 事业一直不顺利,怎么办?
- 因减肥养成吃东西吐出来的习惯,怎样弥补以及改正?
- 开光灵吗?
- 怎样才能使自己有钱,大富大贵?
- 修行净土法门不入空性,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?
- 如何对待不孝顺、对妻子不忠贞、做不正当工作的人?
- 佛教是如何看待外星人的?
- 佛说过灶司经吗?这是什么经?
- 写了经文的纸应该怎样处理?
- 在寺庙里拜大鬼王时观到法界一切众生,如何善用其心?
- 如何开导有抑郁倾向的父亲?
- 在地坛中间念佛的时候,听到有清亮的回音,如何解读?
- 婚后多年未能生子该怎么办?
- 清明节烧纸钱有用的话,能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预烧吗?
- 本焕大师关于佛门的问答
- 诸法无我中的“我”和我自己的“我”有区别吗?
- 人为何而活?
- 菩萨为什么有坐骑?做什么事对去世的人有利?
- 为什么五逆十恶之人也能往生?邪淫习气为何难断?
- 怎么为大众种善根?为何身在闹市反而心如止水?
- 供僧的财物可否根据本人的意愿安排?
- 为家人做肉食有罪过吗?读往生咒时要合掌吗?
- 修行要修心,那可以将吃肉想成是在吃蔬菜吗?
- 吃素能吃鸡蛋吗?
- 放生和寺院跑庙(护持寺院供养三宝)是不是杂行?
- 装藏的佛像需要开光吗?
- 心有余而力不足,该怎么办?
- 青灯执手是我的天性,要如何到红尘当中弘法利生?
- 学车遇到障碍,资助别人学车或修桥铺路是否有帮助?
- 临终最后一念念西方发愿文能往生吗?
- “绝待圆融”的意思是什么呢?
- 称呼居士或未皈依的信众为“菩萨”可以吗?
- 犯五逆罪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?
- 有人说我前世是动物能当真吗?有法门适合我修行吗?
- [居士人物问答]如何息灭妄心?
- [海涛法师]8月28日-「念恩」与「观功」(上)
- [印光大师]学佛不可只服良药,却不断毒药
- [居士人物问答]什么是心?
- [居士人物问答]众生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寿?真正的福寿是否有尽?
- [海涛法师]8月29日-「念恩」与「观功」(下)
- [居士人物问答]释迦牟尼佛为何不留肉身后世?
- [居士人物问答]天界有几层?地球有几个?
- [居士人物问答]点香应该用几条?
- [印光大师]女人临产,哺乳,求子等切要
- [居士人物问答]世上的一切都是“空”的吗?证悟空性难吗?
- [印光大师]念佛者不怕鬼神祸患
- [居士人物问答]诵经之时为什么用佛具?
- [印光大师]念佛最妙一法
- [海涛法师]8月31日-生命电视台的社会责任
- [居士人物问答]如何解决信仰与现实的矛盾?
- [海涛法师]9月1日-持皈依戒的利益─经典篇